2021年12月17日,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《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1》發布式——“養老基金與ESG投資”在北京召開。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(社保實驗室)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,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和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。
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養老金業務總監方伊主持會議表示,從投資的結果來看,ESG近3年至5年的投資業績遠好于相關的指數,能給投資者帶來真正的回報。
以下為方伊發言實錄
我是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養老金業務的方伊,主持ESG與養老金投資理論探討這個環節。朱總從國內外養老金投資、公募基金在ESG上的運用來展開,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,通過投資端不斷樹立ESG的投資方法、理念,可以倒逼到資產端,能夠更好地實現ESG的落地,從而使整個環境治理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,朱總也對ESG投資在中國的運用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議,感謝朱總的分享。
我簡單把中歐的研究成果做一個分享,為后面嘉賓的分享開一個頭。按照我們的統計,目前參與聯合國PRI責任投資組織有4000多家機構,其中有600多家是資產管理機構(涵蓋國際養老金機構,包括挪威、日本、丹麥等等)。目前國內公募基金在ESG投資方面分兩條線:一個是通過指數來投,一個是通過主動管理。指數目前有25只ESG相關的指數基金,但是絕大多數集中在環境上面,其他在S和G上面實際上是比較少的,而且整個規模也不大,不到500億。主動基金這一塊,我們的數據顯示接近1500億,一共有76只,但是這76只兩極分化很大,前10大基金占了整體規模的一半,包括ESG類的基金,說明國內公募在ESG投資方面起點和理解差異較大,導致資金規模的增長、客戶的認同也有很大差異。
我們覺得從投資的最后結果來看,ESG投資實際上既有社會意義,也有投資意義,近3年、5年的投資業績遠好于相關的指數,能給投資者帶來真正的回報。
ESG在國內投資還有些缺憾,比如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太規范,口徑不一樣,數量比較少,只有25%左右的公司部分披露ESG方面的相關信息和措施。目前,國內ESG投資的產品和機構相對來說比較少,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機構和產品運用ESG投資方法。
下面有請今天下午分享的第二位嘉賓,中國農業銀行(601288)總行養老金融中心總裁、中國銀行(601988)業協會養老金業務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常務副主任史靜欣女士。史總在行業內有很深的研究和實踐沉淀,而農行作為國有的大型商業銀行在養老金融領域實現受托管理、賬戶管理、托管業務的全牌照,積極參與企業年金、個人養老金市場的培育,近年來始終保持業務規模的平穩快速增長。史總立足于第二支柱受托人的角度,對推動養老基金踐行ESG投資的實現路徑進行研究,她的發言主題是《養老基金受托管理——踐行ESG投資實現路徑》,下面有請史總進行分享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